服务器虚拟化系统平台搭建
平台架构,在几台实体服务器上运行系统软件,并备有一台管理服务器,创建多台虚拟机,同时共享 CPU、内存、网络与存储设备。这样服务器虚拟化的整个架构是由实体服务器、实体服务器管理软件、虚拟服务器、虚拟管理服务器、交换与存储设备组成
平台架构,在几台实体服务器上运行系统软件,并备有一台管理服务器,创建多台虚拟机,同时共享 CPU、内存、网络与存储设备。这样服务器虚拟化的整个架构是由实体服务器、实体服务器管理软件、虚拟服务器、虚拟管理服务器、交换与存储设备组成
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实现了服务器“一对多”的模式,将一台实体服务器分成多台虚拟服务器,每台虚拟服务器都具备多种功能,可以支持不同软件的运行。
运行其独有的丰富资源如CPU、RAM 内存、独立空间,更配以独立的IP 地址,从而做到高效的资源使用,并简化了整个系统操作,最终更好地服务中小型企业。
网络虚拟化可在设备层面进行,即减少物理网络设备的数量,也可以在网络层面进行,即利用单个物理网络创建多个逻辑网络。截至目前,大部分网络整合项目都没有利用网络虚拟化技术。
虚拟化是一个分阶段进行的过程,因此,建议企业先评估其存储环境,以确定存储环境是否需要在整合后才能支持虚拟服务器环境。为了做到这一点,企业应首先评估当前的存储系统,并全面了解目前的存储架构,然后定义该架构的理想状态
服务器虚拟化的历史是从大型机的分区技术、虚拟机和虚拟内存开始的。从20世纪60年代UNIX系统诞生起,虚拟化技术和分区技术就出现了,并且经历了从“硬盘分区”到“虚拟机”、“准虚拟机”、“虚拟操作系统”,再到“服务器虚拟化”、“存储虚拟化”和...
虚拟化真正开始走进大众的视野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,用于UNIX和Windows服务器的虚拟化工具也相继出现。这些工具使多个虚拟操作系统可以在同一台物理机器上运行,但从逻辑上又是完全独立的,具备完整的硬件配置。
虚拟化为企业引人了一个共享计算模式,因此,IT架构咨询师必须评估哪些更改是必要的。例如,有一种模式是多个业务单位拥有自己的资金预算,可采购独立的IT资源,而这种模式可能会限制虚拟化的潜力,所以我们建议应该改变这种模式
服务器虚拟化的优势不少,比如说提高稳定性,以及减少宕机事件,和提高灵活性等等,同时也有不少缺点,比如说实施和配置的复杂性,以及更新和升级的不利因素
服务器虚拟化,就是让一台服务器,变成好几台甚至是上百台服务器,并且实现互相隔离的虚拟服务器,不会在受到物理上的界限,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,实现服务器整合